责编:陈凯欣
2025-03-27
光伏行业呈现复苏迹象。自去年下半年触底以来,晶硅光伏组件及光伏级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市场分析指出,需求端的强劲表现主要源于国内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集中推进以及海外市场需求的回暖。供给端方面,部分头部企业主动调整产能,同时部分二线企业的低价库存逐渐消耗,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光伏产业链产品的价格上涨。
数据显示,晶硅光伏组件价格自去年12月触及0.07美元/瓦的低点后,在今年3月反弹至0.08美元/瓦;而光伏级多晶硅价格则从去年7月的4.36美元/千克持续攀升至3月19日的5.04美元/千克。春节以来,多种光伏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尤其是高效组件需求旺盛。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的价格上涨与政策推动下的"抢装潮"密切相关。今年初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2025年5月1日前并网的项目仍可享受原有政策优惠。此外,《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规定,存量和增量项目需在2025年6月1日时间节点前分类施策。为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企业纷纷赶在4月30日前集中安装,导致光伏产品需求激增。
海外市场需求的复苏同样对价格回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研报显示,欧洲光伏组件价格在经历了数月下跌后于2月初首次反弹。
行业自律也初见成效。去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多家企业达成产能管控共识,并签订了自律公约。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市场供需压力,推动了产品价格的回升。
受益于此轮价格上涨,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改善。部分A股公司表示,市场需求提升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将继续优化运营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展望未来,随着抢装潮的结束,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出现一定回落。行业专家预计,企业将回归"提质、降本、增效"的发展主旋律,进一步强化技术与成本优势,推动行业格局持续优化。
分析人士指出,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关键环节,我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未来,企业需在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巩固我国在全球光伏领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