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3-24
近期发布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推动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关键在于扩大氢能特别是绿氢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激发跨领域协同创新活力,提升自主技术与国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认可度。
在制取环节,《报告》分析表明,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增长点。预计到2030年前后,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将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少。在此过程中,工业副产氢将在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之前,作为保障终端用氢需求的重要补充方式。
《报告》还强调,我国电解槽生产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方向转型。同时,针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通过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开发具备功率分配决策和集群控制功能的智能管理系统,已成为提升电解槽性能的关键发展方向。
在储运环节,《报告》显示我国氢储运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技术路线从单一气态向气态、液态、固态等多种形式拓展;国产化能力从系统层面逐步深入至材料和零部件领域;运输规模则从短途、分批供应向长途、稳定供应转变。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储运仍将是主流技术,而低温液氢储运技术将在长距离运输中实现商业化应用。
就加注环节而言,《报告》指出我国加氢站建设正稳步推进。未来,加氢站将呈现气态与液态并行发展的趋势,加注方式也将从传统的高压气氢逐步向液氢汽化和直接液氢加注扩展。在稳定的供氢网络形成之前,制氢加氢一体化站点将继续作为保障用气回需求的重要补充形式。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加氢站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运营,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发展重点。
在应用环节,《报告》认为我国氢能技术正在从单一的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多个方向加速拓展。特别是在化工行业,用氢需求正逐步从传统的灰氢向更清洁的绿氢过渡。预计到2030年左右,氢能将在交通、化工、能源和冶金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届时,我国各领域对绿氢的需求总量预计将接近500万吨。